close

雷射雕刻大師"逼婿為徒"
南通是我省工藝美術品重點產區之一。資料顯示,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,全國民間傳統工藝有23個品類,南通佔了16個,當時的繡衣出口占全國13%,工藝帽出口占全國4%,全市工藝美術品產值僅次於蘇州,名列全省第二。

而今,南通工藝美術境況已風光不再。不僅與蘇州拉開差距,而且還落後於無錫、揚州等地。許多業內人士痛心之餘都在尋求重振和發展的路徑。

“失山失地,節節敗退”
但眼下,“除了紅木雷射雕刻、工藝帽等少數品類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外,絕大多數生存艱難,處於'保種'狀態”。據沈壽藝術館館長卜元介紹,南通紮染曾是全國最大的出口基地,而今銷量銳減,企業蕭條;刺繡、藍印花布、剪紙、燈彩等一大批享有盛譽的民間技藝也陷入“風雨飄搖”之中。業內人士將其稱為“失山失地,節節敗退”。

“工藝美術有其自身的特殊性,不能一概而論。”苗金衛說,有些民間技藝可以實現產業化,如紅木雷射雕刻、風箏等,但也有的因為應用範圍小,產量極低,只能由政府扶持才能生存。如南通獨創的彩錦繡、絲綢剪貼、木版畫、燈彩等等。
提起當年的興盛,南通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(商會)秘書長苗金衛如數家珍,3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7個品種入選“江蘇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品種”。在歷次山花獎和西湖博覽會上獲獎數均居全省前茅。誕生了3位“國大師”,19位“省大師”,10位國際民間一級藝術家,以及一批高級工藝美術師。

“江東船王”逼女婿當徒弟
“現在社會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,已經很難找到合適的傳承人。”吳元新說,“2006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請我去講課,蘇州大學請我去帶研究生,我想這下好了,我可以挑選傳承人了。可是三年下來,畢業學生無一人願意從事藍印花布技藝,這樣的教學只能起到傳播傳統文化的作用。”據了解,南通市三個國家級非遺民間技藝——藍印花布、板鷂風箏、仿真繡,都是靠中老年工藝家在艱難地支撐、維持。

後繼乏人已成為普遍面臨的嚴峻問題。年逾六旬的南通緙絲藝術傳人王玉祥,在找不到人學的情況下,逼自己的女兒女婿學。有“江東船王”美稱的紅木雷射雕刻大師朱宇,因女兒對這一行不感興趣,只得“逼”科班出身的女婿從頭學紅木雷射雕刻。大師們都希望自己打拼出來的事業能夠延續、傳承下去,不留遺憾。

據南通市文化局提供的信息,目前支撐民間手工藝生產的中堅力量年齡都在55歲以上,而40歲至55歲年齡段出現斷層,52歲的南通藍韻坊布莊工藝美術師黃琦自稱在行業內還算年輕的。尤為擔憂的是,年輕人中願意從事傳統手工藝的人越來越少。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吳元新對此分析說,我17歲進入染坊學徒,47歲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,30年的時間對於現代年輕人來說時間太長、成本太高。

扶持激勵政策亟需“落地”

今年6月,南通市經貿委在一份專題調研報告中認為,加強對傳統民間藝術的保護,首當其衝的是,要把現有扶持激勵政策落實到位,讓民間藝人重拾信心。

目前一些地方均設立了工藝美術行業保護髮展基金,落實了大師帶徒津貼制度。如揚州,每年撥款100萬元用於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和發展,國家級大師帶徒每月享受1200元的津貼,省級大師每月1000元,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每年補貼8000元。杭州從1998年起,每年拿出200萬元扶持重點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和發展,重點項目的關鍵崗位還享受工資額10—15%的特殊津貼。不少受訪的民間藝人表示,政府重視不重視,是對民間工藝美術的一種姿態,一種導向。 “保護民間技藝,必須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保障機制,否則任何口號都是空談。”吳元新說。

有關人士指出,傳統工藝美術應堅持兩條腿走路,既保留傳統技藝的原汁原味,又努力做好市場化的適度開發,方能避免自生自滅。

業內人士已註意到,近年在蘇州、無錫、揚州等地建起了工藝美術館,設立了富有特色的工藝品市場,如蘇州刺繡一條街,揚州玉器工藝品市場、無錫紫砂專業市場等,都成為享有影響力的專業特色市場和旅遊景點。連民間工藝美術資源相對貧乏的常州,政府也投巨資建立了工藝美術館,設立大師工作室,無償給國內的工藝美術大師使用。專家表示,政府搭建公共平台,這對增強工藝美術的生機和活力,是行之有效的“扶一把”舉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upian11 的頭像
    tupian11

    焊接部落格

    tupian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